2015年06月12日
6月12日,金鹿财行一行高管前往上海宝贝之家病患儿童关爱中心,与那里的病患孤儿共度温馨午后,引人思考的是:一家企业,该如何正确承担社会责任?
6月12日下午,金鹿财行一行人,驱车前往上海宝贝之家病患儿童关爱中心,这是一家为病患孤儿提供医疗养护的公益机构。他们将与孩子们共同度过一个充满温情的初夏午后。
这次公益行的参与者包括金鹿财行总裁张伯伟、易联天下副总裁马明利、易联天下副总裁崔勃、金鹿普惠副总裁杨圣、金鹿财行副总裁刘健、金鹿财行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张嘉艺、金鹿普惠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马月等。
在宝贝之家,他们脱去了代表金融人士专业形象的西装,换上了白T;他们不再被称作“张总”、“刘总”...而被唤作“爸爸”、“妈妈”;他们暂时放下了工作,陪孩子做游戏、过生日。
那里的孩子都有着相似的命运,出生时因为先天的残疾而被父母遗弃,值得庆幸的是,他们在宝贝之家找到了新生,其中幸运的孩子则会被国外的好心家庭收养。
08年,几位母亲自发救助病患孤儿的爱心行为成了宝贝之家的雏形。最初成立的几年,她们面临人手短缺、资金紧张、邻居敌视、家人不理解等诸多困难。但不论经历怎样的艰辛,她们依然选择坚持。时至今日,宝贝之家已搬入儿童中心医院,拥有了宽敞明亮的病房与活动区域;已与10个省市、28家福利院建立了长期联系;已成功救助病患孤儿500余人;协助受助儿童完成手术300余例。
金鹿财行与宝贝之家的爱心合作才刚刚开始,这份爱心将传递给公司的每一位员工与客户,并作为金鹿公益的长期项目之一。
爱心 · 公益 · 慈善
金鹿财行,承担社会责任
献爱心、做公益、搞慈善,对于企业究竟意味着什么?企业又该如何正确承担社会责任?
以前三者而言,是指企业向社会反馈利益的动作,这本身固然值得鼓励,许多“善业”也切实地帮助到了许多亟需帮助的对象。然而在现实中,不少企业却将慈善做成了一次性的营销事件,或是重视形式流于表面,甚至是为了“行善”而“行善”。
其实,一家企业欲承担更多社会责任,并不是难题——企业转变价值观,与社会形成共同体——重视社会价值,多于追求最大的企业盈利。
比如,Facebook的存在打破了社交中的六度链接理论,让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变得无比简单;Uber使乘客与司机直接对接,改写了交通行业的历史;Starbucks把咖啡上升至文化,为人们提供家庭、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间。即此而言,这类企业无须“做公益”,也该被称为社会企业。
申城人均GDP达到发达国家标准,应此而生的家庭财务规划供需缺口极大,金鹿财行瞄准这一蓝海市场谋求发展,教育客户理财意识并提供咨询规划,或许就不该仅仅被形容为商业眼光的独到犀利,更是其努力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尝试。
《了凡四训》言:誓行善事三千条,发愿改过修善。善,理应存乎于企业的点滴日常。